内刊

颐合内刊

当前位置:首页>内刊

从思维差异对于语言学习的影响看英语学习类图书开发的新思路

时间:2020-03-09   访问量:2202

一、英语习得与思维能力的关系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是在语言学和心理学领域长久以来探讨的话题。两者相互独立,但又互相影响。关于两者相互的影响,来源于两种不同的对语言与思维之间关系的理论。萨丕尔沃尔夫假说Whorf, 1956)认为,语言塑造了我们的思维方式,并决定了我们的所思所想。心理学家皮亚杰(1980)则提出,智力或思维的发展是先于语言产生的,思维决定语言。这两种理论后来都得到不同的反对,而事实上两者并不矛盾,语言和思维并不能说哪个决定了另一个,两者应当是相互影响的。

 

若将此引申到中国学生的英语习得,也可从两方面得到体现。从语言影响思维角度来看,学习不同的语言是在培养不同的思维方式,在英语习得的过程中,学生可培养英语思维方式中强调的逻辑性。从思维影响语言的角度来看,中英思维方式的差异导致了两者语言体系的差异,并因此在英语习得过程中给学习者造成一定障碍。而同时在语言习得过程中,语言的表达应基于思维的建立,未建立在思维过程上的英语学习是机械的、无意义的,并无法实现有效的、有意义的输出。

 

可以看出,不管从哪个角度出发,中英思维方式的差异都体现出其重要作用。找到思维方式的差异并克服由此产生的障碍在中国学生在英语习得的过程中极为关键。

 

二、中英思维方式差异对于语言和语言学习的影响

 

中英思维方式的差异,以及对中英文语言体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中文重具象,英文重抽象。

 

这一点在构词上尤为突出。汉字的表意特征使得很多汉字和词语能非常直观的传达意思。而由26个字母构成的英文单词并无法直接传递信息。多数单词通过词根与词缀来体现含义,词缀往往表抽象概念或概括含义。如英文中会有各种后缀来表示词性(如-ment-ful等);用前缀表达词汇的作用或功能,各种否定前缀(如dis-un-),表达时间的前缀(如pre-post-)。表达状态或方式的词缀(如-hoodinter-)等。

 

体现在英语学习中,中国学生往往会由于中文无词性的原因在词汇学习初期出现词性不分的状态,亦或是倾向于用单个的单词(如notbeforebetween)等表达上述抽象含义。这种思维差异甚至影响到一部分教学方式。最典型的是基于单词相似度进行的词汇辨析,这种辨析常年来为中国教师用来教学英文词汇甚至出在英语选择题中,如辨析exceptacceptexpert。这种通过视觉的混淆来区分单词不单无法有效区分,甚至会加深学生用视觉形态来学习单词的习惯。

 

这种差异在写作的解释和论证方式上也有体现。中文会使用大量的比喻,拟人或类比的方式将抽象概念用具体形象加以体现。(连淑能,2002)英文中,更强调用事实证据来加以论证,这正是很多学生在英文写作中极为缺乏的一块。

 

2. 中文倾向曲线性思维,英文为直线性思维。

 

中国人在说话过程中强调含蓄婉转,通常来说,会以一个侧面或是细节出发,加以各种铺垫,最后呈现出重点或结论。而英语母语者更喜欢开门见山,直接点出重点,然后再加以解释和论述。

 

这两种思维方式在在两种语言的影响上在语法和语篇结构上尤为明显。从语法方面看,在中文中,被描述的对象更多会被放在一长串形容词或修饰词的后面。而在直线性思维主导的英文中,被修饰词作为核心内容会先置于靠前的位置,各种修饰成分倾向于放在被修饰者的后面,因而出现如定语后置或定语从句这样的语法结构。从语篇结构角度看,中文语篇会进行大量铺垫再点出主题,或呈现出先摆出具体内容再归纳重点的思路。英文的语篇强调先讲观点,再解释,再讲细节进一步论证这样的思路。习惯了中文思维方式的中国学习者经常会出现无法快速阅读获取重点,或写作出的文章细节过多、过于啰嗦冗长的问题。

 

3. 中文重意会,英文重逻辑。

 

中文在语法结构上较为松散,使用动词时无英文中的时态和语态,谓语和非谓语之分;句子构造中,各种成分出现的位置较为随意,且无英文中重要性极高的连接词来连接前后句,所有的这些含义都被隐藏在具体语境中。而英文会更加显著的将这些内容通过各种动词形式,虚词,连词等体现出来。同样从语篇角度出发,英文中大量使用连接词来体现上下文间的逻辑。而中文中的逻辑更为隐藏,也更讲究所谓的言外之意。这种思维差异同样会导致第二点中谈到的阅读和写作中的问题。

 

从以上三方面可以看出,中英思维差异在英文学习的输出阶段会产生更大影响,如果说输入阶段可以依靠单个词汇进行理解,那么在输出阶段,不掌握英文的思维方式下的遣词造句和语篇结构很难进行有效的输出,换句话说,即会出现人们所谓的中式英语

 

三、对于英语习得类图书的启示

 

如今国内的英语学习类图书中,从中英思维差异角度出发的英语学习类图书屈指可数。以当当网为例,销量最高的前十本书中包括重语言点学习的综合类教材(如《新概念英语》)、各类考试词汇书、词典和考试习题真卷。

 

但值得注意的,是其中高居第五的语法书《极简英语思维——你的第一本语法书》。不同于传统知识点解析的语法书,这本书以两大英语思维为主导:重要先说,和形式标记。这两者其实就是上文所谈到的直线性思维和逻辑性。

 

而以此为出发点的其他图书则是完全空缺。事实上,从上文中得出的关于思维差异在输出阶段影响更大的结论,可以找到如何培养英语思维方式的手段,即通过输入让学生对英文思维产生概念,进而通过模仿在输出阶段加以运用。这同样也符合经典二语习得理论中关于输入与输出的关系:有效的输出基于大量的可理解性输入。(Krashen, 1982)输入在此扮演的作用是,让学生在输入过程中自然习得规律,这种规律可以是单一的语言点,也可以是英语思维方式的规律,且后者有助于前者的习得。

 

从图书开发角度来看,将这样这样一种输入——习得英语思维方式——用英文思维方式输出的过程贯穿在词汇,语法,语言技能(听说读写中)任意一个元素中,会让其学习过程更为简化,这也是上述语法图书受到欢迎的原因,也让英语学习类图书不再是工具书和应付考试的图书。

 

回到开头说的英语学习,辅助思维能力的培养。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也将发展思维能力这项列入英语课程应当达到的目标之一,且强调了用语言做具体的事情的重要性,这和目前英语教学领域所提倡的任务型教学相契合。以阅读图书为例,传统的英语阅读类读物在增设习题或任务时,主要涉及的仍是语法和词汇的机械练习,或是应试类的阅读题。若要培养思考,要让学生能进行有明确意义产生的思考。这种思考可以是通过一定引导,让学生自行思考单词的含义、句子的作用,在任务中进行有意义的输出,通过阅读绘制体现文章结构的思维导图等,甚至可以和特定学科知识相结合。(Dong, 2006)而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学生在基于理解进行思考时,也是在反复理解文本、思考、运用新的语言,从而进一步加深语言能力本身的强化。

 

四、总结


基于本文对中英思维差异的简要分析,可以看出其对中国学生的英语习得造成的障碍。从语言和思维相互影响的关系中,也可以看到英语学习和思维能力培养两者间的相辅相成。从这一角度出发,研发新的英语学习类图书,也符合未来英语学习趋势,同时减少二语习得过程中会出现的学习误区。

 

参考文献:

 

连淑能. 论中西思维方式.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2).

皮亚杰. 儿童的语言与思维. 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 1980.

徐世红. 论英语习得中英语思维的培养和建立. 盐城示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4).

Dong, Y. R. Learning to Think in English. Educational leadership: journal of the Department of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2002

Krashen, S.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Pergamon Press: 1982.

Whorf, B. L. Language, Thought and Reality: Selected writings of Benjamin Lee Whorf. Martino Fine Books: 1956.


上一篇:高中英语阅读理解文章难度界定思考与探究

下一篇:被拒婚的女神 ——从伊什妲尔看美索不达米亚的史诗演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