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刊

颐合内刊

当前位置:首页>内刊

儿童英语学习产品遵循原则的思考

时间:2020-03-10   访问量:1884

摘要:国内外教育专家对儿童的学习心理、学习策略及影响英语学习成果的因素等做出了大量研究。公认的是,第二语言学习起始时间早的儿童比成人习得者的最终语言水平要高,并且拥有长效优势。重视低幼段的英语教育是大势所趋,本文简单地从认知角度和第二语言习得角度探讨针对儿童英语学习需要遵循的原则。


关键词:认知发展、二语习得、内容设计、品牌效能思考

 

一、认知发展阶段对语言学习的影响

 

发展心理学关注产前、婴儿、学步儿、学前、童年中期和青少年期的孩子如何发展。根据David R. Shaffer & Katherine Kipp的《发展心理学》一书表示,孩童对于三岁之前的记忆处于缺失状态,就算有也可能是虚构的,此现象可以成为“婴儿期记忆缺失”。部分研究者认为24个月之前,记忆以非语言符号的形式存储、因此在成为语言使用者之后,之前的记忆就无法提取了。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年龄因素同样存在制约性。多元关键期假设(MCPH, Multiple 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提出起始年龄对于语言模块学习(语音、句法、语法、词汇等)的效果有所影响。不同的模块有不同的习得起始年龄和终止年龄,如果错过了关键期,学习仍旧可以进行,只是大脑的可塑性会降低、语言潜能也会降低。该假设主张从出生至4至7岁是切分音段、掌握语音和学会词汇搭配的关键期;从出生至10岁左右是掌握词汇和句法的最佳时间段(Dekeyser,Ravid & Alfi-shabtay,2004)。习得机制假说(Paradis,2009)认为儿童二语习得主要是附带习得,这种方式起源于程序记忆,之后转化为内隐性语言能力,最终养成语言直觉。后续研究对第二语言起始年龄和语言学习成绩、语言地道程度等的相关性进行多变量实验研究,发现起始年龄小的学习者在大多数实验中都更具有优势。


儿童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注意力和学习策略等几大因素均可以影响英语学习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儿童的注意力是一个长期进化发展的过程,人脑的网状结构到了青春期才会髓鞘化,所以十几分钟的注意力对于学前儿童已是极限。同时,儿童在学习策略上使用相对低频和简单——成年人短时记忆的组块是5-9个;从2岁到12岁,儿童的短时记忆会从2个数字广度增加到12个数字广度。


在设计语言学习类产品时,遵循儿童不同年龄段信息处理的速度和策略(策略如复述、注意细节、归类、概括等等),通过有意识地培养记忆策略(如在产品中不断给出提示和线索、不断地复现需要学习的内容,帮助孩子进行记忆加工和分类,从短时记忆转为长期记忆),最终帮助发展儿童记忆水平和建立个人知识库。


二、二语习得的理论支持

 

Ellis将二语习得研究内容分为四类:学习者内部习得机制、学习者外部因素、学习者语言特征研究和学习者研究。其中,学习者内部习得机制包括母语迁移和认知过程两个方面。目前绝大多数理论和研究支持母语在二语习得中产生的作用,只是在作用大小、正负迁移等方面存在争议。最初,学者认为母语对目的语会产生“干扰”还是“促进”作用取决于两种语言形式的差别。后期有研究者提出,除了语言形式,母语和目的语还存在概念性的差别和迁移作用。


Jarvis & Pavlenko(2008)认为五大因素——语言与心理语言因素、认知与发展因素、和累积的语言经历和知识相关的因素、与学习环境相关的以及与语言使用相关的因素会影响语言迁移。他们提出,语言迁移会影响所有次系统:包括语用和修辞、语义、句法、词法、音系、语音、拼写等。


当然其他派别的研究——Andrea E. Tyler和Lourdes Ortgea基于教学的语言使用观集合了另外几种理论:如社会文化理论、动态语言使用理论、互动社会语言理论和语料库语言学等。叠加在认知发展、语言准确性、复杂性和流利性等研究视角上,二语习得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方向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而这些理论不约而同地强调了语言学习源于实际的语言使用。

 

英语学习存在个体性的差异。运用任何一种理论时,都需要考虑影响个体的因素:如个性、能力、动力、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等五种影响个体差异性的元素(Dornyei,2009)。


在实际运用和教学中,高中课标强调了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大核心素养,提出了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等六要素。利用多模态语篇和非连续性文本等形式、结合六要素,全方位培养英语素养,而不是传统地学习语言技能。


在生词量的界定上,如果短文包含的生词比率大于10%,读者会因此丧失阅读动力从而放弃该文章(Wallace,1992)。又有理论表明随意词汇阅读(FVR)比直接讲解对儿童词汇的增长有更显著的成效。


在产品设计和练习设置中,可以为高水平二语习得者设计诱导模仿、结构式诱导、句子组合、图画描述和故事讲述等复杂度较高的提示产出形式;低水平二语习得者由于认知能力有限,可设计可接受性判断、对错判断和句子配对等复杂度较低的提示应答方式。


另外,在个体倾向性存在的现状下,通过对交际需求、任务情境、情境兴趣,注意力广度、学习策略等维度设置阶段性目标,可以实现儿童语言学习技能和认知水平共同发展的总体目标。


在形式设计上,可利用儿童产品普遍使用的仿生设计、叙事设计和夸张的表现形式,结合适用于儿童产品的教育性、娱乐性、成长性、安全性原则等设计学习产品。


三、教育品牌的战略思考


在1993年巴菲特提出了“护城河”的概念:在经济壁垒周围形成自己的护城河,凭借规模效应、品牌优势、销售实力等建立商业帝国。借用“品牌”即“品类”的效果,利用窗口期占据行业的制高点,从而再通过技术和资本等巩固地位。


但是,伴鱼的出现告诉人们:产品已经从聚合信息走向了推荐信息——利用“先聚合再推荐”的推荐引擎,可以不只专注在垂直领域,而是扩大到更广泛的场景里去。企业可以先从本身擅长的切入点切入,再进行“进化式”发展。


网络交互模式的兴起,对儿童英语学习产品周期和复杂度都有更高的要求。互联网英语教育目前大致分为两种:一,仅仅是把上课场景移到线上;二,提供软件工具类服务。伴鱼绘本和伴鱼APP线上线下结合的模式,旨在打造英语的智能学习闭环。


互联网教育的迅速发展,针对儿童和家长的英语学习类书籍也不断进化:从英语成长路线图、黄金学习法则、儿童时间管理效能等创新思维教育书籍,甚至以家长角度辩证地看待一些教育和心理学理论。


不同的英语教育模式和产品都有其局限性,如何利用现有平台、依托现有产品,打造品牌、建立品牌势能,是目前应该思考的方向。


参考文献:

1.Ellis, R. 1994, 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王勃然,赵雯. 近十年动态理论系统视域下我国二语习得研究:现状与展望 [J]. 外国语文, 2019 (3).

3.丁婷,王令坤. 英汉语篇反向迁移模式研究 [J].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4).

4.王璐璐,戴炜栋. 二语习得研究方法综述 [J]. 外语界, 2014.

5.任玲玲. 第二语言习得“越早越好”吗? [J]. 海外英语,2018.


上一篇:浅议图书类视频节目

下一篇:一个教辅编辑的责任意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