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刊

颐合内刊

当前位置:首页>内刊

浅析儿童文学翻译

时间:2020-03-10   访问量:2083

对于不懂外语的孩子来说,翻译作品是他们能接触到异域文学、文化的唯一途径。正是有了这些翻译作品,“不同国家的孩子可以穿越时空,透过魔镜,领略安徒生童话的魅力和爱丽丝出人意料的梦境般漫游,沉溺于长袜子皮皮那令人着魔般的虚构世界,以及近几年哈利·波特那扣人心弦的奇幻魔域。”译者不仅是原作解读与本国读者之间的桥梁,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正是译者塑造了翻译作品在小读者心目中的形象。

 

一、儿童文学的定义


(一)广义的儿童文学


凡是写儿童的、为儿童写的、儿童自己写的,都可以称为儿童文学,其标准是“适合儿童欣赏的”。这种定义笼统,且容易引起误会。


(二)狭义的儿童文学


狭义的儿童文学是指有“为儿童写”的自觉,而且适合儿童欣赏的文学。


二、儿童文学翻译面临的挑战


(一)读者对象带来的挑战


儿童文学是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滋养无数孩童心灵世界的精神食粮。儿童文学翻译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读者对象非常明确,那就是孩子。儿童文学作品的翻译丝毫不亚于“严肃”(成人)文学翻译,甚至更有挑战性,因为译者需要移情于儿童的幻想世界,需要更有创造性的滑稽语言来表达,以符合孩子的心理认知特点与认知需求。


儿童文学作品的作者为了吸引小读者,常玩文字游戏。为了能让本国的小读者能像原作的小读者体验到同样的乐趣和童真,译者需要将原作的语言转化成本国孩子熟悉、能读懂的有趣语言,连说话的语气都要像。所以,译者就像个演员,不仅要揣摩作者的写作风格,还要善于用中文表达出来。


不过,即便是孩子,还要考虑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给孩子译儿歌,自然是译成儿歌的样式,同时要朗朗上口。给大点的孩子译儿童文学作品又不能太娃娃腔,因为大点的孩子不希望大人再把他们当作娃娃看。


此外,译者还需要了解儿童心理与发展认知特征,儿童的审美情趣等。儿童文学除了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使他们获得艺术享受,还要对他们进行语文教育,因此译者需要具备极高的语文修养。


(二)部分转译文本的缺憾


儿童文学翻译领域存在大量的转译现象,即不是从源语言直接翻译而来的,而是间接地从源语言的其他外语译本转译而来。一种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语言时,因时代、社会、文化、译者等因素的限制,或多或少地存在不对等的关系,或内容删减,或文化缺失,或修辞效果消失等等。从原本已经不是原汁原味的文本翻译成本国语,译者想尽力传达源语言的文学作品已是难以可能。


三、儿童文学翻译


(一)国内外现状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外一些核心期刊如MetaChildren’s Literature等曾刊登过儿童文学翻译研究的论文集。与国外相比,国内不乏儿童文学翻译家,但以翻译小说为主,且系统的儿童文学翻译理论研究还甚少。将中国的儿童文学作品译介给国外小读者,中国儿童文学走出去者更少。


(二)翻译策略


翻译外国儿童文学作品(本文主要指外文翻译成中文),最应该重视的是本国语言运用得完美无瑕。这也与儿童文学作品的读者对象——儿童的认知特征吻合。翻译外国作品时,本国语不应该受到割裂或破坏。理想的翻译应该是在追求信、达、雅的同时,尽力做到不破坏本国语的完整。译者不应为了传达外语的语法结构而肢解本国语,这是因为懂得外语的语法结构是学习外语的范畴,不是翻译的课题。许多拙劣译文的产生,就是把翻译当成了外语教学。


译者翻译时,要做到译文像中文,而不是要像外文。为儿童翻译外国儿童文学作品,力争做到本国语的完美表达,否则将不利于正在学习中文的孩子们阅读和学习。

 

四、结语


儿童不仅要大量阅读本国作品,吸收本国文化,还需要了解其他国家的孩子,了解这个世界。外国作品满足了这个需要。


以完美的本国语言呈现外国作品,不破坏或割裂本国语言,这应是翻译儿童文学作品时首要的原则。

 

参考文献:

1.许建忠,《儿童文学翻译:挑战与策略》简评,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信息网。

2.任溶溶,《我译儿童文学》,文学报。

3.林良,《浅语的艺术》,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2017.1。


上一篇:浅谈书籍的封面设计

下一篇:广东市场调研报告(理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