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刊

颐合内刊

当前位置:首页>内刊

用英语讲述中国,看bbc纪录片“中国故事”

时间:2020-08-24   访问量:5736


通过观看英文纪录片的方式来学习英语是一种很常见的学习方式。然而,好的英文纪录片不仅应该让学习者在语言的维度上易于吸收和理解,也应该在内容上让观看者产生亲切感,拉近距离。进一步地,如果能够在内容上,引起学习者在文化背景上的共鸣,使得学习者在观看纪录片的时候既能学习英语,又能对自己的母语文化背景有所思考,那么这样的纪录片就能达到更深层次的文化传播交流的目的。


而BBC出品的《中国故事》便就是这样的一部纪录片。


《中国故事》(The Story of China)出品于2016年,由BBC拍摄。该纪录片由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和历史纪录片主持人迈克·伍德(Michael Wood)担任主持人,是一部以历史故事为素材,讲述中国文化和历史的作品。《中国故事》共有六集,按时间顺序分为《祖先》(Ancestors)、《丝绸之路和中国船舰》(Silk Roads and China Ships)、《黄金时代》(The Golden Age)、《明朝》(The Ming)、《末代王朝》(The Last Empire)和《革命时代》(The Age of Revolution)。该片以历史进程为线索,以对中国文化的追根溯源为起点直到新中国成立的四千多年的历史故事为素材,力图呈现中国文化,展现中国形象。


该片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摒弃了教科书式的宣教讲解或者着眼于宏大的历史叙事方式,而是从主持人的视角,拜访历史故事在民间的遗存,以一个普通西方人的身份向受众展现中国文化。比如,在第一集主持人就会亲临天坛对中国自19世纪后期发生的危机开始到目前现状进行一个概述,再比如,主持人会去到开封,探寻宋朝的开国故事和赵匡胤的奇闻异事。更会走进街边小书店,读一读买到的古籍,讲一讲中国古代的养生文化。


可以说,这样的第一人称的讲解方式是极其友好的。《中国故事》第一人称体现在叙事者参与到了故事的建构过程中。叙事者作为《故事》的参与者主要以主持人、画外音和访谈者的形式向观众讲述历史故事,领略中华特有的文化。对历史性的事件进行实地访谈,为历史故事寻找可信性,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


而该片另一大特点就是多元性。主要体现在片中被采访对象或发言人的多元化。被采访的对象包括普通中国民众和国内外专家学者,甚至还有外国游客。如果说第一人称的讲解拉近了观看者与讲解者的距离,那么讲解的多元性则在真实性的基础上添加了故事的全面性。从客观上进一步增强了其内容的可信性。


多元化视角还体现在其西方视角的运用。该片是bbc拍摄,主要受众是西方世界的观众。而实际上,很多西方观众并不了解中国的历史。迈克尔•伍德表示,目前,英国小学的教科书中并不涉及中国历史,只会提一下商代的青铜器,而高中课程,更没有和中国有关的内容了。他认为英国公众对中国历史了解太少是个很大的问题。所以,他的叙述也是建立在西方人现有的认知基础上,用类比的方式帮助西方受众澄清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所代表的意义,主要包括将周朝末期的混战比作阿基里斯和赫克托,将周末的政治比作阿伽门农,将居庸关长城比作印度的开伯尔关隘,还将鲍志道称为维多利亚时期的慈善家,将杜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张岱为“明代普鲁斯特”。《中国故事》的在每一个时期都选取了与我国社会文化紧密相关的且有代表意义的历史事件或事物,以第一人称的全知视角,在解释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的时候又从西方的视角出发,增强了所述内容的真实性和丰富性,易于西方观众对所传播的内容的接受。而对于中国观众来说,西方人的视角解读下的中国历史,易于引起中国观众的兴趣,造成认知反差,进而引发思考。片中的类比更会引起中国观众对于文化交流文明交融方面的思考,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思考文明问题本身。


值得一提的是,该片实现了让中国人讲述中国故事的目的。该片会邀请参加“中华人文始祖太昊伏羲大典”的普通老百姓讲述伏羲女娲的传说,会引用说书人的段落叙述大禹如何治水,会让慈恩寺的僧侣介绍玄奘从西域带回来的佛教典籍,会询问学生杜甫诗“岐王宅里寻常见”中的“岐王”是谁。如果我们仔细观察纪录片中相关历史访谈,更会发现其访谈对象大都是中国学者。


迈克尔•伍德说,“在片中,除了一位印度学者,他是研究五四运动的专家,我们的采访对象基本上都是中国学者。因为之前的纪录片,大都是西方学者对中国的历史评头论足,他们的研究一直处于垄断地位,而我们的这部纪录片,要让观众倾听中国人自己的声音,让中国人自己讲自己的故事。”


这部纪录片长度只有六小时只有,可摄制组在中国拍摄却用时将近两年。它用独特的视角、深入浅出的叙事、跨文化交流的维度,让中国文化能够用英语为载体进行展示传播。同时,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优质视频学习素材。

上一篇:西方女性主义童话批评的发展研究

下一篇:儿童绘本中的互动性研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