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刊

颐合内刊

当前位置:首页>内刊

重读施林克小说《朗读者》

时间:2020-07-01   访问量:1768


时隔多年,再次阅读本哈德·施林克的小说《朗读者》之后,我的感触又多了一些。


起初接触到这本书是其改编的电影《生死朗读》,大概唯一能作为噱头的就是《泰坦尼克号》的女主凯特·温斯莱特因为在这部电影中的精彩表演而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吧。单纯从情节上讲,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一段“不伦之恋”,与《洛丽塔》《赎罪》《铁皮鼓》等改编电影属于同一种类型,都是用世人所无法接受的爱情来升华整个电影主题。西方小说的情节冲突大多参照希腊神话体系中的伦理道德冲突,这一点美国作家约瑟夫·坎贝尔早已在《千面英雄》中提及,这本书据说是好莱坞许多导演的必读书目,也确实幻化出很多经典的戏剧性、娱乐性和心理真实性的故事。


而诱发我重新读这本书的原因是央视出品的读书节目《朗读者》,这档节目播出之后,立刻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在国民阅读量日益提高的今天,读书节目竟然还有如此高的社会话题度,不禁让我产生了疑惑。小说《朗读者》中的“朗读”是针对汉娜的,汉娜是一个既不会读也不会写的人,为何在当下几乎没有文盲的中国,却还这么吃香?曹文轩在小说的序言中有提到,“中国文学没有把持住自己,引领国民走向雅致,走向风度,走向修养与智慧,而是随着每况愈下的世风,步步向下,甚至推波助澜。从某种意义上说,当下如此氛围的形成,中国当下的文学有着推卸不了的责任。”说得太对了。缺少严肃文学的坚守与立场,中国的文学市场和图书市场就此变得乌烟瘴气。重新阅读这样一本庄重的文本,实在是一种洗礼。


这部小说的内容不再作过多的介绍,看过电影或者原著的都应该会有大致的了解与思考,对于历史的隐遁之迹和朗读生命的弦外之音,对于汉娜的单向度人性,对于小说的多元叙事等。


在小说文本的第三部分,男主人公“米夏”一度为自己陷入无穷尽的自责而得不到心灵上的平静,他虽然知道汉娜的“罪责”不在于她作为集中营的女看守没有在教堂起火时救出那些被困的囚犯,而是她为了掩盖了她不会读写而将所有的罪过都大包大揽到自己身上。谁也说不清到底是谁没有去救人,毕竟当时的村民也没有试图去营救,同时也不知道逃出去的那对母女书写下的“罪”是否都由汉娜一人所为。所谓的“正义和真理”到底是世人所评价的,还是汉娜一人所坚持的那样呢?施林克不亏是一个写侦探小说出身的,他营造出来的悬疑令人无限遐想。战争带来的疑惑和其中的细节是值得任何人去深思的,此处不再赘述。


在重读文本之后,发现一个有趣的“秘密”。电影的后半部分,汉娜在监狱中开始学习读写,出现了一本契科夫的小说《牵小狗的女人》(《A Women with A Little Dog》),文本中并没有明确说出书名,单单只是说在米夏寄过去的朗读磁带中有契科夫的作品。那为什么要着重把这本书单独拎出来呢?在我读过这篇短篇小说之后,才真正理解了导演的用心之处。


这是一本“平常人陷于不平常境遇”的小说,写的是雅尔塔海边的旅游胜地,一个牵着白色长毛小狗的女人安娜·谢尔盖耶芙娜吸引了已在此度假两周的男人古罗夫,两个已婚的人发生了一段风流趣事。古罗夫早已对“女人”毫无兴趣,甚至称她们为“贱人”,但他却与安娜产生了真正的爱情。当两个人分开回到各自的家庭后,他们感到原来自己没有过幸福,彼此之间才是有生以来的第一次真爱。虚伪的爱情在阳光下活着,真爱却在暗中进行着,他们渴望着一次又一次的幽会。安娜与古罗夫的爱仿佛是一雌一雄的两只候鸟“被人捉住,硬关在两个笼子里”。小说的最后,他俩都明白结局还远得很,对他们来说,那最复杂、最困难的事情才刚刚开始。契科夫难得写出了一个两情相悦的爱情故事,开掘了两个人相爱的心理体验和精神觉醒,指出了人间的庸俗和社会的虚伪。


电影中不会读写的汉娜数着手指头,《A Woman with A Little Dog》,一共是六个字,她通过不停地来回倒带,从最简单的A开始写起。录音机也因为播放、倒带太多次以至于经常被拿去修理。汉娜对于这本故事的结局想必有自己独到的深刻体会和认知,她或许是听完这本小说后才有了学习写字的冲动和韧劲,她希望把她的所有感受都传达给米夏。小说也提到汉娜在日后给米夏的回信中,会有对文本细节的描述,她对于文学的体验和评论经常十分准确,令人诧异。


在汉娜学会读写后,她要求监狱长订阅大量关于描写集中营幸存者的书。文本中并没有提及汉娜是否阅读过这些书,甚至不知道她对此有何评价。但从监狱长处得知,在监禁生涯的后半段,汉娜放弃了对自己身材的管理,不再有类似洁癖的举止,她所坚持的“正义与真理”崩塌了。所谓平常,就是最大的枷锁,非不愿,不能也。在生命的长河中,无论平凡与否,总会遭遇到种种不同的际遇,进退不是,左右为难者多矣。汉娜在即将出狱的那个黎明自杀了,她再也不能安然回归到这个社会,不论她是不是无法面对十八年后的社会,还是无法面对这个曾经与她有肌肤之亲的“小家伙”的照拂,又或许是她不能直面她的“罪恶”吧。一切都不得而知。


  这一部不算长篇的长篇小说,花了一个晚上就又读完了。对爱情,对战争,对忏悔,对生活,都应该会有全新的认知。对于我而言,这不仅是一本书、一部电影带来的震撼,也是对作为一名编辑的启示,在读到的所有作品中,必须对其进行思考和挖掘。不管是施林克的《朗读者》,还是央视的读书节目《朗读者》,都希望在这个社会上流行的依旧是阅读,依旧是阅读带给读者的不同境遇下的深层体验。


上一篇:浅谈京东运营中影响图书销售的因素

下一篇:有关“时空”的探索 ——从几何、物理研究到电影、人文幻想

返回顶部